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考点试题及答案(8)

来源:中大网校 2018-5-29

【例题1:2009年单选题】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是()。

A.还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B.收入在不同居民之间分配公平

C.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

D.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

【答案】D【解析】通过D选项中的“不可能”即可做正确选择。

【例题2:2007年单选题】如果既定的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

A.一般均衡状态

B.帕累托改进

C.瓦尔拉斯均衡

D.帕累托最优

【答案】B【解析】通过“能够”可做选择。

【例题3:2010年单选题】具有经济效率特征的资源配置状态是()。

A.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

B.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

C.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D.市场存在外部影响的状态

【答案】C

【例题4:2008年单选题】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A资源均衡配置

B资源有效配置

C产品供给过少

D产品供给过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外部不经济的影响

【例题5:2015年单选题】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的原因是()。

A.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

B.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C.私人收益等于边际收益

D.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答案】D

【解析】外部经济使得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供给过少。

【例题6:2012年单选】对于可能产生()的行为,政府一般应通过征税或收费的措施予以限制。

A.搭便车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负外部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解决外部不经济的方法

【例题7:2014年多选】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

A.政府对那些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收适度的排污税

B.政府对那些具有外部经济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C.通过合并相关企业是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D.明确产权归属

E.减少交易费用

【答案】ABC

【例题8:2011年多选题】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关于产权和外部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

A.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B.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C.即使产权不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D.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E.明确和界定产权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答案】ABDE

【例题9:2013年多选题】公共物品的特点主要包括()。

A.非竞争性

B.消费的不可储存性

C.必须直接购买

D.不存在搭便车问题

E.非排他性

【答案】AE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

【例题10:2015年单选题】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是()

A.教育

B.国防

C.医疗卫生

D.交通运输

【答案】B

【解析】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是国防和治安。

【例题11:2010年多选】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公共物品的消费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

B.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方向加总

C.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

D.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

E.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答案】ACDE

【例题12:2012年单选题】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A.道德风险

B.优胜劣汰

C.逆向选择

D.外部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逆向选择的概念。

【例题13:2010年单选题】在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这种现象称为()。

A.劣币驱逐良币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外部不经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道德风险的概念

【例题14:2015年多选题】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

B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某些商品或者服务市场出现萎缩甚至消失

C通过税收和补贴手段,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D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商品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等的法律法规,以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

E通过明晰产权可以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市场失灵

【答案】ABD

【解析】信息不对称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解决方法是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商品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等法律法规。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于乐考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