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商业自测练习七

来源:环球网校 2018-6-28

1.(2010年)在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这种现象称为()。

A.劣币驱逐良币

B.逆向选择

C.道德风险

D.外部不经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风险的概念。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这就是道德风险问题。

2.(2010年)关于生产的外部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的社会收益等于私人成本

B.生产者的社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

C.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D.生产者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外部经济的影响。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来说,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为社会收益等于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而外部收益却不能为生产者通过市场价格获得。

3.(2010年)具有经济效率特征的资源配置状态是()。

A.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

B.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

C.市场存在外部影响的状态

D.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

4.(2011年)某村村民以种植有机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为保证新鲜蔬菜及时运送到城区,村中两名蔬菜种植大户合资修建了一条连通城市道路的村级公路。并允许其他村民免费使用。根据这一事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其他村民可以"免费搭车"

B.允许未付费者使用,有损于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C.村级公路修建的成本不一定非由全体村民承担

D.允许未付费者使用,可能会导致无人愿意修建村级道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相关知识。村民修建的村级公路.允许其他村民免费使用,类似于公共物品,并不有损于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5.(2012年)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A.道德风险

B.优胜劣汰

C.逆向选择

D.外部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逆向选择的概念。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问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这就是逆向选择。

6.(2012年)对于可能产生()的行为,政府一般应通过征税或收费的措施予以限制。

A.搭便车

B.负外部性

C.道德风险

D.逆向选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对于可能产生负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应征收适度的赋税。而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应给予财政补贴。所以本题选B。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于乐考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