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14)

来源:乐考网 2018-11-29

不定项选择题

某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自2013年至201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13年12月1日,某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1 0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0万元;发生保险费2.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其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1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176.7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3.2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3.2014年12月31日,某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某公司确定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807.2万元,预计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不变。

4.2015年6月30日,某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该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122.2万元。

5.201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15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6.2016年4月30日,某公司以936万元(含税价)的价格将此生产线出售给丁公司。当日,某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第(1)-(5)题。

(1)根据资料1,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购入该生产线时应计入在建工程科目的金额为1 172.5万元

B、发生保险费2.5万元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C、领用原材料应确认进项税额转出1.7万元

D、发生安装工人工资176.7万元应该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2013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时:

借:在建工程1 00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贷:银行存款1 172.5

2013年12月安装该生产线:

借:在建工程186.7

贷:原材料10

应付职工薪酬176.7

因为建造生产线是动产,所以领用的原材料进项税不用转出。

(2)根据资料2,201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224.3 B、196 C、198 D、168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1 189.2(1 002.5+186.7)

贷:在建工程1 189.2

201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1 189.2-13.2)/6=196(万元)。

(3)根据上述资料3,下面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82万元

B、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6万元

C、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该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D、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可以予以转回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189.2-196)-807.2=186(万元),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186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6

(4)根据上述资料4~5,下面表述中正确的是( )。

A、201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为79.4万元

B、改良时,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转入在建工程中

C、201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为1036万元

D、改良时,需要将原计提的累计折旧的金额予以转出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201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807.2-13.2)/5/2=79.4(万元);

2015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分录:

借:在建工程727.8

累计折旧275.4(196+79.4)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6

贷:固定资产1189.2

201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727.8+122.2=850(万元)。

(5)根据上述资料6,处置该生产线时应确认的处置损益金额为( )万元。

A、936 B、60 C、-60 D、-23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01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每个月计提的折旧额=(850-25)/5/12=13.75(万元);2016年4月30日出售该生产线的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740

累计折旧110(13.75×8)

贷:固定资产850

借:银行存款936

贷:固定资产清理800[936/(1+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

借:固定资产清理60

贷:营业外收入60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于乐考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