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章节考题:刑事法律制度

来源:互联网 2020-12-30

练习题是考生备考不可或缺的资料,为了让考生们养成每天做题的习惯,乐考网特地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章节考题:刑事法律制度,学习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要相信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章节考题:刑事法律制度

1.(判断)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单选)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权责一致原则

【答案】D。

考点 2 犯罪

3.(单选)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犯罪未发生

B.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C.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结果未发生

D.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了工具.但没有着手实施犯罪

【答案】B。解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所以 B 项正确。

4.(判断)刑事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社会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

A.正确

B.错误

【答案】B。解析: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

5.(单选)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杂共同犯罪的含义。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分工的共同犯罪。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可以根据分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在本题中,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存在着甲望风、乙入室行窃、丙接应转运赃物的分工,所以甲乙丙之间构成的共同犯罪是复杂的共同犯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6.(单选)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 周岁

B.16 周岁

C.18 周岁

D.20 周岁

【答案】B。

7.(单选)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 10 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

A.主体的不同

B.客体的不同

C.主观要件的不同

D.客观要件的不同

【答案】B。解析: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即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

8.(多选)李某(22 岁)伙同其弟(15 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大量财物,则()。

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C.李弟不构成犯罪

D.李弟构成犯罪

E.李某是主犯.李弟是从犯

【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同犯罪的主体。《刑法》第 25 条第 1 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我国《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在本题中,李弟只有 15 周岁,对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故李某与李弟之间不能成立诈骗罪的共同犯罪,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李弟不构成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

9.(多选)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E.强制原则

【答案】ABD。解析:我国刑法总则明确规定的原则只有三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10.(多选)下列属于共同犯罪中从犯的是()。

A.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

B.在犯罪集团中的非组织、领导者

C.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人

D.被教唆实施犯罪的人

E.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答案】AC。解析:《刑法》第 27 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11.(单选)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 2 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公款罪

C.职务侵占罪

D.挪用资金罪

【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 384 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因此本题选 B。

乐考网编辑整理发布“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章节考题:刑事法律制度”的模拟试题,考生可以此日常练习自我检测,预祝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于乐考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