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大汤湘希会计中级考试实务一重难点辅导一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18-7-30

第一章 总论 本章的考题主要是客观题,主要考点是: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尤其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一)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又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件。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尤其是资产、收入、费用要素出题的可能性更大,应注意理解。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井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例1] 下列( )经济业务是根据“资产”的定义进行会计处理。

A.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

B.开办费在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人当期损益

C.会计报表中一般不得再出现“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

D.注销已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收益的无形资产

答案:ABCD

2、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注意:收入不包括因偶然因素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即不包括利得。

[例2]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下列( )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作为收入要素确认?

A.销售商品实现的

B.出租无形资产实现的

C.转让固定资产实现的

D.转让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

答案:CD

3、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利润是指企业在——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注意:费用不包括因偶然因素而发生的损失,即费用不包括损失。

[例3]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A公司下列( )支出不能作为费用要素确认。

A.销售多余原材料的成本50万元

B.采用经营租赁方式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20万元

C.周水灾导致一批商品发生霉烂的损失30万元

D.为离退休人员支付退休金40万元

答案:C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收集等,都是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前提的基础上。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待摊、预提、递延这样的会计方法。

货币计量是指以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对外提供给境内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应当折合为人民币反映。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于乐考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