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法律法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容

来源: 2019-8-29

大纲概述:风险管理

(一)掌握风险的内涵及分类;

(二)掌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主要流程;

(三)掌握并运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分类及管控手段。

银行《法律法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容

第十三章 风险管理

第六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

一、流动性风险分类

(一)市场流动性风险

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反映了商业银行在无损失或微小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二)融资流动性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合理的时问、成本条件下迅速获取资金的能力。

二、流动性风险的管控手段

(一)现金流量管理

银行可将表内外业务可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按照一定方法分别计入特定期间的现金流人和现金流出,以现金流入减现金流出取得现金流错配净额,并通过累计方式计算出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错配净额。银行应以其融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为基础设定现金流期限错配限额,并保证每一期限内的现金流错配净额低于现金流期限错配限额。

(二)限额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部市场发展变化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商业银行应当对流动性风险限额遵守情况进行监控,超限额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三)融资管理

融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分析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融资需求和来源;

二是加强负债品种、期限、交易对手、币种、融资抵(质)押品和融资市场等的集中度管理,适当设置集中度限额;

三是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积极维护与主要融资交易对手的关系,保持在市场上的适当活跃程度;

四是密切监测主要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等变动情况,评估市场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融资能力的影响。

(四)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频率应当与商业银行的规模、风险水平及市场影响力相适应,但至少每季度应进行一次常规压力测试。

(五)应急计划

在制订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时,应设定触发应急计划的各种情景;列明应急资金来源,合理估计可能的筹资规模和所需时间;规定应急程序和措施,至少包括资产方应急措施、负债方应急措施、加强内外部沟通和其他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利影响的措施等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于乐考网 网站地图